据悉,市生态环境委员会于2018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督促各级各部门尽职履责,兼具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职能,抽调涉及环保职能的21个市直机关部门相关人员合署办公。
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固体废物等专项检查和交叉检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中铝广西稀土公司非法开采问题整治基本完成。
对推进整改严重滞后、不作为、乱作为的,要采取通报、约谈、问责等措施。2018年6月,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到广西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并于2018年10月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反馈督察意见。通过实施以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散乱污整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烟花爆竹禁燃限放、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专项为重点的百日攻坚行动,以清单式管理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广西将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加快治理进度。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反馈意见内容梳理成八大类45个问题,于2018年12月29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整改责任,限期进行整改验收,力争一年内完成70%的整改任务,两年内整改任务完成90%以上,其余需长期整改的问题则分阶段推进、抓紧整改。
同时,全区各地举一反三,集中整治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排查发现4629家散乱污企业,目前正按计划进行分类清理处置同时,全区各地举一反三,集中整治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排查发现4629家散乱污企业,目前正按计划进行分类清理处置。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城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消费。具体而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加强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要通过依法、透明、专业、可问责的政府监管来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同时保障企业公平竞争。李伟还指出,要优化重点区域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公路转铁路,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截至2018年,雄安新区的地热供暖能力约870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9万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电力供应体制,在相对收入水平高、承受能力强的大城市,可以考虑大比例引入和使用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而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力度的城市污染治理正在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能源效率提升和节能减排。李伟认为,针对大中城市或区域,重点在工业领域加快实行双替代(天然气代煤和电代煤)。李伟以自身工作所接触到的河北两个县为例,指出这两个县在开发地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进入雄县,开始在雄安新区开发利用地热能。
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李伟指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行为,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耐心做好政策宣传、言情说理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群众更广泛的支持。众所周知,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大、远超环境容量,是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内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
所以,要强调着力统筹推进,污染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既有分工,更需统筹。李伟指出,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强法规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
标煤203万吨,二氧化碳528万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由于水电、风电、光伏,尤其是风电、光伏受自然条件制约因素较多,电力生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和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相配套,步骤上可以先试点,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3月5日下午于梅地亚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谈到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表示,应该抓住三个着力点:着力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各项行动二是组织开展《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继续组织全国执法力量,对重点区域开展强化监督。
切实提高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六大区域预报中心实现7-10天预报能力。秋冬季期间,每月通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情况,对完不成任务的严肃问责。
《工作要点》要求,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部署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完善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工作要点》提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
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指导各地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指导重点区域80个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新一轮修订工作。《工作要点》要求,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力度。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强化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管理,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管理。
重点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导各地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任务分解落实,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指导各地特别是东北地区切实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落实秸秆禁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加强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切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力度,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区域气源电源供应保障。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还提到,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开展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缓慢或恶化的地区,每季度开展预警。《工作要点》明确,扎实推进重点区域联防联控。
加强移动源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施重点区域降尘评估。
深入总结近年来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全面分析当前大气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区域城市各区县开展降尘量监测,每月通报各城市降尘情况及变化情况。
制定评分细则,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一是组织召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